云南楚雄网讯 在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购物节”上,来自9个州市的38项非遗项目的62个展位在楚雄开发区市民广场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购买。下面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领略一下非遗“土产品”中的“爆款”吧。
大姚县湾碧乡傣家妇女火草筒裙——傣乡最流行的“土裙子”
李兰和她的非遗作品
“老板,我来签订单了。”外地老板笑眯眯地走进大姚湾碧乡傣家火草筒裙展销点。火草筒裙是大姚县湾碧乡傣家妇女最流行的盛装,筒裙幅度由6块火草布拼组而成,长短根据人的身材而定,整个裙身呈现深蓝色,由板蓝根扎染上色。火草筒裙是采集山野间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火草”,将火草绒捻成线团,再纺织成“火草筒裙”。火草筒裙州级传承人李兰是第五批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受母亲真传,较全面系统把握了火草筒裙制作技艺,她设计制作的筒裙多次参加全省民族赛装节获奖。
大姚县昙华乡彝族四弦胡——“土木筒”拉出黄鹂音
张德荣(右)正在拉四弦胡
大姚县昙华乡彝族四弦胡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德荣边拉四弦胡边打跳,吸引了很多前来观看的市民。四弦胡是流行于大姚县昙华地区的一种弦乐器。四弦胡由琴筒、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系用马樱花树或者香椿树凿空成圆形通透的木筒。民间喜事、夜晚打跳、山间舞蹈盛宴等活动都离不开四弦胡。
大理白族扎染技艺——指尖上的“土玩意”
段树坤和他的扎染作品
蓝白相间的钥匙扣,穿和服的小兔子及钱包、扇子……一件件生活摆件映入眼帘。扎染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尤以周城白族扎染最为著名。白族扎染省级非遗传承人段树坤介绍:“白族扎染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2006年便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族扎染染料颜色以蓝色为主,采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板蓝根染色,整个制作工艺要分8个步骤,这些手工技艺是机器无法代替的。” 记者 王蕊 邱君竹
Copyright 2014-2015 ©云南楚雄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主办 楚雄日报社承办
联系电话:(0878)3398960 投稿邮箱:yncxwtg@126.com 本网法律顾问:云南兴彝律师事务所 张绍良
滇ICP备:08101759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1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8)3398960
楚雄州网上打击侵权假冒监督举报电话:0878-3389003